戏影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戏影文学 > 虚渡 >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

第36章 第三十六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沧平郡的隐瞒不报,让张承礼大大低估了这场灾祸的严重程度,以为不过是渚郡发生的一场普通痢疾。

而且随着病患新增数量的减缓,他和那些大夫在尚未搞清楚具体病因的情况下,便自信地以为,扩散已经得到控制。

他在渚江的工地一连呆了大半月,整日忙于调度病患、指挥工程,对外界的其他事务便疏于关注。

直到皇帝的一道敕令传来,命他协同郡守游渐声,共同应对城内疾患情况。

这个消息给了他一记当头棒喝。

原来,渚郡郡城及周边县乡,也几乎同时出现了腹疝病患者,而张承礼调走了大量医馆大夫,导致郡城捉襟见肘。

渚郡太守游渐声,乃皇帝生母的亲兄长。本来纪璋登基后,他作为皇亲国戚,本以为终于可以施展拳脚、有所作为。

朝廷却下派了个张承礼统领各郡水利督造,而且张承礼显然知晓渚郡对皇帝的特殊意义,竟然亲自坐镇督工,使原本该归他名下的大好政绩被抢走,这便让他有些暗暗不平。

同时城里激增的病患数量着实令他有些胆战心惊,他便一纸上书,将情况如实汇报给了皇帝

——明里请求京城援助,暗里敲打张承礼,指控其隐瞒工地病情,将病患遗体偷偷埋在郡城附近,从而加剧了城内病患扩散。

张承礼闻诏大惊——这游渐声,竟然一声不吭,直接禀告皇帝,导致他全然不知城中亦出现了病患。

心中更是满腹委屈,只因他以为工地的病情得到了控制,觉得毋需禀告让皇帝担心,绝无隐匿不报的意图;而且离工地最近的墓地就在郡城西南,并非他刻意“偷偷”抛尸。

于是,他急忙补奏一封,将渚郡工地这边的情况详详细细解释了一通。

纪璋在看到游渐声的上奏时,便隐隐感到有些不安。此刻看到张承礼的自我辩白,便有些烦乱。

一是他素来厌烦臣子之间这种勾心斗角,张承礼知情不报本就有错在先,此刻解释更显得在欲盖弥彰。

二来,史书上有记,养他的嬷嬷也提过,在他出生那年,渚郡曾爆发过一场大涝。

那年,洪水肆虐,蛇鼠横行,不少百姓染上了鼠瘟。时任渚郡太守的外祖父游平宴,为了阻止扩散,下令紧闭城门,禁止任何人出入。

这一决定的确保护了其他周边郡县未受灾祸波及,但渚郡却因此承受了极惨重的牺牲——淹死、病死百姓接近总人口的八成。

并且,为了扼制鼠患,必先治水,游宴平亲自带领一众官兵下水抢险,结果被巨浪卷走,自此杳无音讯。郡城群龙无首,各级官员手忙脚乱之下,这场灾害比原本预计的持续时间长了一倍,直至时年冬天才平息。

而纪璋的母亲婉妃,则因父亲的意外身亡,再加上皇帝纪灵认为,正是游平宴的错误决策导致渚县上万百姓横死,悲愤交加,不久便撒手人寰。

这些陈年往事,随着游渐声的一纸上奏,仿佛又浮现在眼前,使纪璋一时心绪难平。

但他宽慰自己,那场大灾后,纪灵下令各郡每年捕杀老鼠,并命太医署研制鼠药。从那时起,尽管洪涝仍然频发,但鼠瘟已有多年未见——况且历史上鼠瘟多在夏季爆发,症状也以皮肤溃烂、高烧不退为主,与这次腹疝的病情大不相同。

因此,纪璋一时未将两者联系起来。不过,翌日朝会上,他还是向群臣宣布了此事,并命令各部、各州郡严加防范。一旦别处发现相似病症,须立即上奏。

同一时刻,裴长卿也一纸急报,将此消息告知了儿子裴溯。

但还是晚了一步。

广陵地处渚江下游,渚江与淮河交汇之地位于广陵北部,工人们取上游低洼处开辟了分洪道,引流至广陵水网,并在分洪口处建立堤坝,而码头则建在在淮河中段、郡城附近。

虽然修建了新码头后,水路传信比陆路快了两天,但因工地毗邻渚郡,消息传递的速度仍然赶不上病症扩散的速度。

当渚郡发现病患、上奏至皇帝、皇帝下诏,再由裴长卿将消息通知裴溯、裴溯下令调查,这一整套程序走下来,广陵已发现一百二十余名工人罹患腹疝,其中二十一人病逝,多集中在北部堤坝工地。

裴溯看完报告,只沉思片刻,随即命人给顾步青送去一封急信,嘱咐她立刻通知南越各县关闭城门,迅速戒严。

顾步青接到急函,见信中字迹潦草,言辞凌厉,透出一股迫切之意。她未作犹豫,立即下令各县封闭城门,只出不进。

然而,顾行止却并不赞同此举。他看了函件,语气严肃地劝道:“皇帝本就忌惮我们顾家兵权在握。如此封禁,恐怕会加深他的疑心。

“而且皇帝刚敕封你为武骑都尉,让你主要精力放在辅佐毋连上,你又做出此等举动,是不是有些莽撞。”

顾步青神色不动,平静答道:“父亲应该很明白,皇帝这番任命只是为了让我掣肘毋连,并非真给了我实权。

“而且当下,若真如裴溯所言实属非常时期,我便是救了全郡百姓。若不是,那我自会亲赴京师,向圣上请罪。”

顾行止还欲再劝,却见顾步青态度坚决,终究只能长叹一声,不再多言。

从裴溯的信中看,最早的病例都出现在水利工地附近,之后才蔓延至城中。

顾步青随即下令严加监控码头、淮河沿岸和泗县入海口的情况。

各地闻令后皆不敢掉以轻心,经过两日的统计,向顾步青汇报暂未发现病患。

尽管如此,她依然不敢懈怠,又传令居民尽量避开河道水流,以防意外。

柳渡听闻此事,急匆匆找到顾步青。得知南越尚未有人患病,便请命道:“顾大人,可否借我一条船,让我出城支援广陵。”

一旁的顾虚白默然不语,只是抿紧了嘴唇。

顾步青看着兄长的神色,心中明白他的忧虑,便笑道:“放心,南越的事务还轮不到你这个郡丞来操心。你去了广陵,也替我向裴溯问声好。”

顾虚白看了她一眼,点了点头。

翌日,他和柳渡便乘快船启程,从南越出发。

广陵的情况比他们想象中严重得多,裴溯见他们前来,几乎是眼前一亮。

过去几日,他几乎没有合眼,各县呈上的简报如雪片般涌来。

他神色憔悴,眼圈发青,见到二人后仍强打精神,朝他们作了一揖,道:“顾公子,柳公子,幸会。”

顾虚白回礼,平静道:“裴大人无需客气,江南两郡本就情同手足,职责所系。此次前来,我只能在事务上搭把手,主要是柳大夫,他或许能在医治方面尽些绵薄之力。”

柳渡微微一礼后问道:“敢问目前广陵的情况如何?”

裴溯眉头微锁,叹道:“情况不容乐观。广陵河网密布,许多百姓居住在河畔,日常饮用的多是河水。

“现如今病患人数已突破千人,且此症来势凶猛,致死过半,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。”

柳渡闻言,道:“是否能请您带我去病情最严重的地方看一看?”

裴溯略一沉吟,点头道:“可以,但柳大夫务必小心。已有汇报称,与病患或死者身体接触,尤其是其腹部渗液,也有可能感染。已有数位医师因此罹患此症。”

顾虚白虽心中暗自忧虑,但并未阻拦,只是翌日天未亮时,他率先柳渡一步登上了前往工地医馆的马车。

柳渡见他,眼中闪了闪:“你这么着急忙慌,是怕我不让你去不成?”

顾虚白斜睨他一眼:“你不让我去,我就不去了吗?”

柳渡失笑:“那也不是……但你不怕吗?”

顾虚白却挑了帘子,看向窗外:“听闻广陵春日景色甚佳,我却从来没有来过。

“现在能与你一起来,就算发生什么不测,也没有遗憾。”

柳渡心头涌上一阵暖意,却未正面回应:“顾大人……你是不相信我的医术吗?”

“那你还问我怕不怕。”顾虚白回头,“这一生,有些人能活过百岁,有些出生便夭折了,要问谁更有遗憾,却不好说。

“我自问过去二十六年,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,即便有过当下难以抉择的情况,也自知再做一遍选择,还是一样。”

柳渡看着他:“我挺羡慕你这样的……我好像每一刻都在后悔,都想要修正过去的决定。

“包无论是我母亲,还是你……还有崔道长,以及很多与我相关的人。没法像你那么洒脱,总有些牵挂。

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老天要几次三番让我差点死了又救回来,就是让我偿还的那些人情债吧。”

说话间,马车掠过一片早樱,簌簌的花瓣从车窗里飘扬进来,落在二人的衣袍上。

顾虚白拈起一瓣:“我怎么记得,上次是我救了你。

“哦不,两次,所以你欠我两条命。

“你还得再活两辈子那么长,才能还清。”

柳渡微微一怔,却忽然脸色一变:“等等——别动。”他侧身凑近。

顾虚白感到柳渡的鼻息落在自己颈侧,呼吸瞬间一滞。

柳渡却伸出手,极轻地从他脖颈上捏下什么东西,又从怀里取出帕子,小心翼翼地将那东西放了上去。

顾虚白悄悄喘了口气,心中暗自愧疚于刚才的胡思乱想。

他强自镇定,低头朝那帕子上看去,竟见一只通体红亮的小虫蜷在上边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